媒体融合

聚焦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大会丨融合创新发展,转型铸就辉煌——阳光少年报案例介绍

更新时间:2025-05-26 来源:中国报业协会

编者按:

5月21日,由中国报业协会、山东报业协会、大众报业集团、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承办的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大会在潍坊召开。与会代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深入探讨行业经营管理话题,分享经营管理经验,探寻新时代报业经营管理的发展之道。本网选取其中部分交流材料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在媒体行业格局深度变革、教育理念持续更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报业面临着转型的严峻挑战与全新机遇。《阳光少年报》自2016年创刊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精准聚焦青少年群体,积极践行媒体融合发展战略。

一、创新发展情况

历经多年探索实践,《阳光少年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创新,成功开拓出传统纸质媒体的转型发展新路径,在报业经营管理领域成果显著。截至目前,该报发行量突破200万份,覆盖除港澳台外的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青少年读物头部品牌,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范例。2023年12月,中国记协在北京召开“融媒体时代的产品创新发展路径”专题研讨会,研究推广《阳光少年报》的改革创新经验做法,探寻传统媒体转型的新路径。

、理念思路及发展目标

《阳光少年报》秉持媒体融合理念,依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青少年群体,将新闻内容与培育青少年核心素养深度融合。该报专注于为中国少年讲述新闻故事,深入挖掘新闻的育人功能,致力于为中小学生打造稀缺、高品质的阅读内容,全力提升青少年核心素养。同时,积极探索传统纸质媒体的互联网转型路径,力求打造出兼具教育价值与阅读吸引力的报纸产品。通过创新产品内容、发行模式、服务体系及运营机制,提升《阳光少年报》在全国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实现发行量和营收持续增长,成为全国传媒领域媒体融合发展的典范。

三、经营管理创新做法

(一)报纸产品创新

《阳光少年报》创办初期恰逢传统媒体的窘困时期,面对传统媒体困境,《阳光少年报》逆势而为,依托资深新闻工作者团队,以独特视角和童趣语言解读时事新闻,讲述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形成了清晰、独特的产品定位。

内容选择上,从产品思维出发,精准定位青少年群体需求,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独家“核心素养体系”。每个新闻故事都关联特定核心素养点,在解读重大时政新闻时,专业团队将复杂内容转化为少儿易懂的故事,增强贴近性,通过这种方式深度融合新闻与素养培育,实现差异化竞争。产品制作环节,摒弃传统新闻纸和油墨,选用更利于青少年健康、契合其阅读习惯的精品纸和大豆油墨,调整产品尺寸,承诺永远拒绝广告,全力打造极致产品形态。

凭借优质内容、独特产品形态以及坚守社会责任的理念,《阳光少年报》在融媒体时代脱颖而出,成为传统媒体创新发展的典范。

(二)服务模式创新

创新发行模式,深耕互联网营销《阳光少年报》精准把握流量规则,优化销售渠道。借助平台达人推广增强销售力,同时为各类社群提供支撑保障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以此打造影响力中心,实现市场认知度的全国辐射。积极拥抱互联网技术,采用全新的互联网发行模式,摒弃传统报纸投递模式,改用快递投递。截至2025年3月,全国发行量达200万份,均通过快递完成投递,客户在线上下单即可享受报纸快递到家服务,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独创周周投、月月投价格体系,并设计“多人团购”等投递组合,既满足了不同家庭群体的需求,又降低了快递成本。

创新内部机制,强化运营支撑自建仓储,提升物流效率。在郑州自建仓储分拣系统,承担全国约三分之二报纸的分拣、包装和贴单工作。大幅提升了发货时效,缩短订单流程,有效降低差错率和成本;整合渠道运营,优化客户服务。建立渠道运营系统,整合销售与售后功能,负责渠道开拓维护及各类服务,成为连接销售与客户的关键桥梁,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塑造品牌形象,助力市场推广。打造品牌后援系统,专注品牌推广与形象塑造,为销售渠道提供有力支持,对产品市场调性与销量产生积极影响。

四、取得的成效

(一)社会效益显著

《阳光少年报》团队以内容优势为核心,积极拓展产业领域。已初步形成涵盖报纸、图书、文创的产品矩阵,稳步向多元化产业迈进。自主研发的音频节目、视频课程在大象新闻客户端上线后,广受关注与好评。在图书出版领域,“大国系列”图书累计销量超80万册,成为全国热卖的主旋律少年读物。打造的原创IP“神仙朋友”影响力不断扩大,围绕该IP开发的动漫、图书、文创等产品深受青少年喜爱,进一步拓展品牌价值,实现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群体的全面服务。

《阳光少年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大力开展“少年追梦”公益计划。该计划已走进13个省份的107所学校,为近8万名学生免费提供阅读材料。积极参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组织的“护苗行动”,荣获河南省“扫黄打非”先进集体称号。充分发挥“护苗”宣传阵地的独特优势,深入推进“护苗”行动进校园,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同时,联合新华出版社启动“新时代中国故事全球少年共读计划”,以中英文双语纸质图书为传播载体,实现海内外同步发行,并逐步探索多语种版本,助力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展现中国发展成就。

(二)经济效益突出

凭借对内容质量的极致追求和对青少年需求的精准把握,《阳光少年报》在读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推动了发行量的持续增长。2023年度发行突破150万份,2025年年初发行突破200万份,覆盖除港澳台外的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发行量的增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使《阳光少年报》在业界引发高度关注,成为河南文化创新破圈出彩的典型案例。

(三)可持续性强

《阳光少年报》创新的运营模式和不断优化的内容,使其市场认知度持续提升。通过口碑传播和互联网营销,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读者和家长的关注。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表明,《阳光少年报》具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为其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可借鉴性与推广价值

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精准定位目标群体至关重要,要紧密结合时代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应积极拥抱互联网,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对发行、营销和运营模式进行全面创新。同时,始终注重内容质量,将其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并且建立高效的团队,激励员工积极创新,为媒体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一)产品创新可借鉴

《阳光少年报》紧扣教育标准确定内容方向的做法,为其他面向特定群体的媒体提供了明确的内容创作思路。在产品材质和形式上的优化,以及拒绝广告保证内容纯粹性的坚持,能够有效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对目标群体的吸引力,值得行业借鉴。

(二)发行模式可推广

其互联网发行模式、自建仓储分拣系统及灵活定价体系,为传统媒体解决发行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实践范例。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发行流程的优化,不仅提高了发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还降低了成本,为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发行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近几年,《阳光少年报》一直飞奔在创新的路上,从初心到陪伴,从陪伴到坚守,从一份报纸到多产业并进,《阳光少年报》用融入血脉的基因,绽放出耀眼的光彩。“无畏无惧,少年之气;无穷无限,少年之力”,我们希望能够用我们自己的努力,用高品质的内容产品和服务产品影响一代中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