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
全方位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杭州实践
在中央及省市宣传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浙江省记协国际传播专委会的专业指导下,杭州国际传播中心紧扣国家战略要求,积极探索杭州特色国际传播新模式,以“5000年中国看杭州”项目开展为契机,赋能城市品牌出海,共同讲述鲜活、生动的杭州故事、浙江故事。2024年11月至今,项目围绕三大世界遗产国际传播活动、赛会之城国际传播行动、国际友城融媒体传播、Z世代城市体验官四大重点子项目展开,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传播力和辨识度、美誉度的标志性报道和产品,依托Hangzhoufeel海外传播矩阵(总粉丝510万),共发布相关报道580条,举办各类活动46场,通过17个语种触达9.56亿海外用户,实现从“文化输出”向“价值共享”的战略跃迁,为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杭州样本。
1
促进国际文化对话与展示
“5000年中国看杭州”项目以良渚、运河、西湖“三大世界遗产”为载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闭环式双向传播,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厚重底蕴化作可触可感的对话实践,让杭州文化更具国际辨识度。
1.以“三大世界遗产”为媒,推动文明对话新动能。系统整合内宣、海外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的传播资源,打造“线下+线上”“内宣+外宣”“官方+民间”“专业+大众”的传播格局,深入挖掘“三大世界遗产”的文化价值与时代内涵,构建人类文明的时空对话场域。如通过“从良渚到世界:再跑5000年”良渚遗址公园长跑活动、“走进大运河”体验活动、“西湖雅韵·古今对话”文化展览等形式多样的实地体验活动,邀请在杭外国友人和杭州市民共同参与。
2.以深度体验为径,开启文明互鉴新篇章。创新打造沉浸式文明互鉴模式,让文化遗产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通用语”。推出“十国友人深度探索杭州之旅”,面向全球招募10位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专家学者,来杭实地开展文明互鉴之旅,并与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等10位资历相当的杭州代表共同开启跨越山海、连接东西的文明对话,被美联社、法新社等20余家欧美主流媒体报道,总阅读量超200万。
3.以全民参与为基,搭建国际传播新途径。全力构建全民参与机制,让国际传播从专业领域走向“市井街巷”,实现“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生动局面。特别设立“市民家庭接待日”,征集5组杭州家庭,各自带领结对嘉宾,深度领略他们眼中的杭州风味,并聘请这些家庭为“杭州民间友好交流家庭”,体现出文化国际传播从“官方独奏”到“全民合唱”的转变。
2
深化国际友城与民间交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项目通过创新活动载体,构建起战略借势、文明对话、情感互通的民间外交机制,持续夯实杭州全球话语基础。
1.借势国家外交契机,放大传播声量。紧扣国家外交时序节点,创新民间外交模式,有力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在中巴建交50周年之际,杭州与库里蒂巴的对话生动诠释了两国友谊;在中爱建交45周年,中欧建立正式外交关系50周年时,与爱尔兰科克的教育科技交流成为“深化交往、增进互信、推进合作”的创新实践。
2.建立“双城对话”机制,加强情感连接。将国家战略落地为市民故事,将城市特色转化为全球共鸣。通过民间深度对话,打通以往国际传播中“官方热民间冷”的堵点,先后与南非开普敦市、美国波士顿市、日本福井市等杭州友好城市代表开展“双城TALK”国际友城交流活动,从艺术、教育、运动、科技、青年创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话题进行民间对话。创新打造覆盖多个友城的“宣传片交换计划”,互播互享双方城市形象片,深化两地间的民心相通,尤其是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结好十周年之际,双方互赠良渚文化信物和“哥贝克力石阵”陶刻,将城市友谊提升到文明互鉴高度,实现了从“官方代言”到“全民代言”的主体创新,有力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
3
见证国际经济与产业共荣
项目结合浙江和杭州产业特点,深入挖掘城市特质,聚焦国际“赛”“会”之城、企业出海实践、全球公益行动三大维度,立体构建城市国际传播语态新范式。
1.聚焦国际赛会,彰显城市传播品牌。精心设置议题、策划选题,充分展现杭州“赛”“会”承办能力与国际化水平。深入报道2024年世界羽联总决赛、世界女排俱乐部锦标赛等6场赛事,以及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论坛、2025杭州国际人形机器人博览会等7场会展。
2.聚焦浙商出海,塑造城市经济形象。项目把杭州产业优势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资源,积极诠释浙企出海共赢的理念。推出《浙商出海》系列访谈节目、携手杭州临平区试点打造全国首家城市跨境融媒平台;以“新杭线”文创产业推广平台海外传播行动为契机,赴佛罗伦萨、里约热内卢、曼谷等地,开展杭州系列图片和文创产品展播,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3.聚焦公益慈善,彰显城市文明底色。深度融入全球治理议程,在国际舆论场上发出杭州声音。杭州国际传播中心赴印尼雅加达推出浙商出海先锋企业ESG分享交流会,与当地分享浙商ESG优秀案例,共谋可持续发展;主办《善文明:当东方遇到西方》主题分享会,邀请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特聘学者与1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公益慈善事业从业者等共同交流ESG和全球化等公共议题;以浙江救援组织“公羊会”赴缅甸开展地震救援为契机,专题报道浙商在教育、医疗、抗疫援助、社区发展等领域的海外慈善行动。
4
推动国际青年交流与共创
青年是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全球对话的重要力量。项目积极搭建跨国界、跨文化的交流和培训平台,唤醒国际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
1.聚合高校优势资源,打造文化交流新高地。充分发挥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11所在杭高校的资源优势,探索构建“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与浙江中医药大学打造的“二十四节气”系列视频,充分贴合海外受众对“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兴趣点,以留学生所见、所思、所感,展现中国节气文化之美;携手中国美术学院组织《黑神话:悟空》艺术探索之旅,引导留学生通过“孙悟空与普罗米修斯反抗精神”的文化类比,打破认知壁垒、增强文化认同。
2.创新产城融合模式,锻造国际传播生力军。将城市产业优势(电商、制造业、绿色能源等)转化为国际传播的“硬核内容”,通过企业出海、跨境贸易等真实场景,让Z世代感知“中国机遇”的实践逻辑,实现“发展叙事”的自然传播。创新打造“培训+实践+激励”的全链条育人模式,培育一批“既热爱中国文化、又熟悉中国实际”的“民间外交官”。以在杭高校国际传播协作体系为基础,进一步搭建长效合作平台,帮助留学生在短视频创作、文化活动策划中积累传播经验,实现从“文化接受者”到“创意表达者”的转变,让世界听到更多青年声音、杭州声音、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