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

广西日报:变革之道 创新为要

作者:刘昆 更新时间:2025-08-06 来源:传媒

当下,传媒业正处于融合发展的深水期和战略转型期,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语言大模型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态和传播格局。对传媒业来说,人工智能的意涵,已不只是技术,而是一个时代;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认识和实践的全面变革。

广西日报社自觉以技术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久前,广西日报社有三个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第五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案例,其中,全区媒体深度融合省市县技术平台三级贯通项目建设入选全媒体传播建设类,《平陆运河进行曲》融合创新实践入选内容供给创新类,旗下南国早报融媒体创新策划广西金融服务口碑榜入选运营服务模式创新类。回顾这三个案例的实践过程,笔者愈加深刻地认识到:变革之道,创新为要。

创新内容表达

当新闻遇上AI,会产生怎样的蝶变?《平陆运河进行曲》融合新闻+AI+艺术多元方式,讲好国家战略工程建设故事。

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连通江海的大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强调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平陆运河建设关键之年,记录好、报道好这一世纪工程,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从5月开始,广西日报社组建全媒体报道团队,多次深入平陆运河建设现场采访调研,持续推出系列文章、评论、短视频、图集等全媒体形态报道近百篇(个),全景记录运河建设点滴瞬间。同时,打通线上线下、海内海外,以新闻+AI+艺术多元形式重构内容表达,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讲好国家战略工程建设故事,是重大主题报道的一次创新实践。

行进式报道创新。该报道项目取名平陆运河进行曲,从策划之初就明确了行进式的创新方式开展新闻报道实践。20245月中旬,由报社总编辑带队、18名骨干记者组成的平陆运河报道团队,深入运河项目建设一线采访调研。520日起,在广西日报头版推出专栏行走平陆运河,先后刊发《天鲸号上望运河》《运河土的新生》《回家的路》《人走,树走,乡愁跟着走》等10篇新闻特写。527日,《广西日报》头版连4版刊发近万字深度调研报道《平陆运河进行曲》,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机遇运河》。此后,行走平陆运河成为广西日报常设栏目,记者在运河建设现场持续沉浸式、拉练式的采访,呈现世纪工程日新月异的精彩,见证奋斗者的智慧和汗水。一篇篇重点评论、综述、通讯深度阐释世纪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一个个鲜活的现场和人物故事,多维度记录平陆运河建设历程;一系列短视频、动画、全景VR等新媒体产品,多形式多样态揭秘了运河建设的全貌和细节。这些报道犹如一曲新时代广西向海图强的新闻进行曲,从时间和空间的纵深上全面系统阐释平陆运河的重大意义、重大突破、重大布局。

艺术呈现创新。报道团队打通新闻和艺术的边界,联动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共同创作与新闻报道项目同名的山水画卷《平陆运河进行曲》,将新闻现场转化为艺术语言。该画卷由画家们历时一个月跋山涉水写生采风而成,画卷长1342厘米,紧扣134.2千米平陆运河长度,生动再现了新闻报道中的各个建设场景。《平陆运河进行曲》长卷作为新闻工作者与艺术家携手合作的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延展了重大主题报道的内涵和影响力。

技术赋能创新。山水长卷《平陆运河进行曲》是一幅纸质版艺术品,如何让它和新闻报道巧妙融合,更广为人知?报道团队运用AI技术赋予了这个作品更鲜活的生命力:运用3D建模和AI人工智能技术制作了同名H5+视频产品,之后将文图视频、VR、航拍、动画等新闻报道入其中,立体化、可视化呈现一条看得见”“听得到”“有故事的平陆运河,让受众走进运河建设现场,沉浸式感受激情澎湃的平陆运河进行曲

此次报道形成的经验课程入选中国记协记者之家大学堂教育平台金课;北大知名教授在《新闻战线》撰文评析;相关报道被20家中央及省级平台转发,总阅读量达2.2亿次,其中3D短视频在社交平台阅读总量高达8812万次;《向海图强,筑就广西跨海第一桥》一文入选中宣部三好作品

创新技术底座

广西日报牵头建设全区媒体深度融合省市县三级贯通技术平台,通过打造数字底座,提供体系化支撑,构建全区一张网融合生态。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决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作为统筹部门,广西日报社作为牵头单位,以一体化建设自治区级技术平台作为切入点,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域媒体区市县深度融合,形成全区一张网、共享一朵云、共建一平台、融合一盘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取得阶段性成效,闯出了一条符合西部后发展地区实际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相关经验获得了中宣部的充分肯定。

统一技术底座。深度融合过程中,技术融合是主流媒体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广西日报坚持全区一盘棋,整合媒体技术力量资源,全力推进融媒体技术平台区市县三级贯通,打造基于广西本地知识库与多模型协同架构的多模态AI技术智能化创作平台;构建全区统一的技术底座和业务平台,打通用户、生产、运营数据,实现各级技术共享、数据共通;深度融合先进大模型技术,构建本地化大模型,结合广西实际(如民族文化、语言特色)进行精细化优化,提升语境理解与内容生成精准度。

打通数据壁垒。融合发展关键在于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广西日报打破区内各级媒体的层级、边界,建立“1+14+101”分层式数据中心,实施统一数据治理规范与跨层级兼容架构,推动各级媒体内容打通、运营打通、用户打通,构建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拓宽传播渠道。广西日报持续升级三级贯通的融媒体技术平台,构建以主流媒体为主导的传播矩阵,将单兵行动升级为联合作战,促进内容生产效率和传播量级双提升。

2025年初以来,广西日报社在自治区两会、全国两会、广西三月三等重要主题报道中,依托自治区三级贯通技术平台,推出多个大型联动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广西日报依托自治区、市、县媒体融合技术平台三级贯通推出两会微心愿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广泛征集基层干部群众对2025年全国两会的意见建议,跑会记者选取公众关注的热点,开展调研采访,推出代表委员回音系列报道,获中宣部新闻通气会议表扬。

20255月,广西处于龙舟水集中降雨期,广西日报联动全区市县融媒体中心构建高效协同宣传体系,81家市县融媒体中心参与联动,以高密度、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为防汛救灾工作凝聚强大舆论合力,彰显媒体责任担当。

今年高考期间,广西日报提前谋划,强化协同,联动全区30个市县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区市县三级联动播报,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呈现2025年广西高考现场的精彩瞬间与感人时刻。截至613日,广西日报全平台发布高考相关报道1416篇,总阅读量为4242.5万人次(含话题阅读量)。其中,微博话题#2025广西高考#阅读量达285.8万人次,登顶同城热榜首位。

创新运营场景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旗下南国早报打造广西金融服务口碑榜,探索出媒体服务行业+行业反哺媒体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从内容传播者到生态构建者的延展。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不断强化运营能力、增强造血功能,是媒体深度融合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南国早报积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路径,聚焦新闻主业,丰富应用场景,全力提升内容创新力、品牌竞争力、市场变现力,构建事业引领产业、产业反哺事业的长效发展格局。  

2017年起,南国早报在广西创新推出广西金融服务口碑榜运营服务项目策划,先后联合区内50多家金融机构,通过线上融媒宣传+线下颁奖盛典的创新运营模式,打造一个全新的传播互动平台、全新的运营服务平台,构建起一个媒体+金融的融合生产传播生态圈。广西金融服务口碑榜一头联动广西金融机构,一头连接民营企业与普通市民,为老百姓推荐优秀金融机构及产品、服务,成为金融机构与百姓沟通的桥梁。

8年来,南国早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以媒体公信力为支点,以服务创新深植社会根系,在助力金融行业重塑服务生态的同时,实现自身从内容传播者生态构建者的转变。

实现系统性变革唯有创新

新技术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重塑媒体生态,为媒体提供内容生产和传播形态的更多可能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AI)浪潮推动下,媒体融合进入智能化新阶段。人工智能作为核心引擎,重塑了生产流程、传播方式和运营生态,与此同时,困惑与挑战也如影随形。

AI会取代记者这个职业吗?这或许是行业面临的“AI焦虑症。如何认识这个问题?从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再到AI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的转型过程,必然伴随着各种焦虑与担忧。每一次转型的挣扎过后,人们总能用智慧和韧性,在新的基础上构建起更加繁荣的文明。有学者认为,人们对新技术焦虑的终极根源,在于人类正面对着文明形态跃迁的临界点。我们正处在这样的临界点上。面对呼啸而来的AI时代,我们如何与AI共存?最好的态度,是张开双臂,热情拥抱。我们不要有AI焦虑,也不要有AI膜拜。只是,过去那种靠材料作文的拿来主义的低层次的内容生产方式,肯定是不行了;作风飘浮的南郭先生式的假的真记者终归没有空间,因为所谓的劳动没有创造出思想文化价值的丝毫增量。但是作风扎实、感觉敏锐的真记者,优越性正好彰显出来了。《平陆运河进行曲》就是一个例证。采访团队在建设现场获得的丰富而生动的细节,心灵深处产生的细腻、美好、独特的生命体验,AI是不可能敏锐感知到并个性化表达出来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转作风改文风,去发现、去表现这世界的丰富多彩,包括AI带给这个世界的改变,这正是我们可以做的并且要及时去做的。与其被动等待人工智能改变自己,不如主动去思考和行动:我用什么去赋能AI,实现与AI的双向赋能、共生共智?

当前,广西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抢抓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等重大机遇,以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作为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广西日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以人工智能赋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自身系统性变革。广西日报与人民网合作,双方共建数据要素×”联合实验室、广西智媒大模型,打造并运营广西数据要素服务平台、广西权威语料库和东盟语种语料库,开展区域人才培训,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开展合作。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人工智能时代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共同考题。媒体融合没有终点,创新永远是破局的关键。我们唯有敏锐识变、主动应变,以新技术拓展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才能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勇立潮头,开拓新蓝海。(作者系广西日报社总编辑)

本文刊发于《传媒》20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