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5)发布

更新时间:2025-11-20 来源:传媒蓝皮书

2025年11月18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央视市场研究(CTR)、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5)》。发布会上,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发表致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史安斌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对报告的发布表示祝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传媒蓝皮书”主编崔保国发布报告,同时,来自学界及业界的专家、学者虞坚、肖建兵、喻国明、胡钰、沈阳、张莉、郭全中、周逵等就传媒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及人工智能对传媒的影响等议题发表专题演讲,发布会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杭敏教授主持。

《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自2004年开始每年出版,已连续出版21年,是由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联合CTR、CSM以及众多国内外学者专家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项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于2012年起被认证为CSSCI来源集刊,2025年继续入选“CSSCI(2025-2026)收录集刊”,报告已成为研究和分析中国传媒产业以及了解全球传媒业的权威专业工具书。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5)》持续观察传媒生态各个领域的发展,从内容生产、经营创新、科技应用、资本运营、生态变革等多角度对2024~2025年中国传媒细分领域相关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对新技术变革影响下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另外,本书对全球主要区域和代表性国家的传媒产业发展状况有专门论述并进行综合对比研究。

《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5)》主编崔保国教授指出,2024年,中国传媒产业保持增长趋势,总产值达到34344.36亿元,同比上升8.97%,整体保持了稳中有进、“小步快走”的趋势。受政策引导、技术迭代、市场竞争和受众习惯转向的多重因素影响, 中国传媒产业已深刻嵌入数字经济的发展轨迹, 行业生态日益丰富, 边界不断扩展。 其中, 人工智能 (AI)、微短剧、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业态的发展与交叉融合带动了互联网营销、互联网广告等多个细分行业的协同发展, 成为驱动传媒产业总产值提升的重要因素。

中国传媒产业的格局与传播秩序正在发生巨大的结构性变化,需要学界、业界做出新的研判,提出一个思考方法和认知框架。我们已经进入以数字经济和数字文明为主导的时代,中国传媒产业已深刻嵌入数字经济的发展中,业态不断变化、边界不断扩展,传媒业、通讯业、移动互联网业、电商业以及娱乐业的边界与秩序都在重构。媒体融合出现跨大行业之间的跨界大融合。崔保国教授指出,思考传媒发展格局需要一种生态思维,分清媒介形态、媒体业态、传媒生态的概念,分清传媒主体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新的媒介形态和媒体业态如AIGC、生成式内容、短视频、微短剧、MCN、网络直播等在拉动媒体营销、网络广告等协同发展,成为驱动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引擎。发展传媒新质生产力是中国传媒产业的一场系统性变革。面对新语境及新挑战,多维度构建匹配当下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是传媒系统性变革的内在需求。